談到股票投資報酬率,我們常聽到的說法是:「最近股票賺不少,漲了好多。」「最近投資績效不錯,足足賺了有20%以上。」

 

一檔股票,賺了20%以上,可以稱得上是投資績效不錯。但如果投資人誤將這樣的資本利得,當作投資報酬率看待,可就過度簡化報酬率的實質意涵了。

我覺得,正確的報酬率計算法,必須加入時間的因素。

比如我投資一檔股票,一個月內低買、高賣,賺了20%的資本利得,這代表月報酬率為20%,是一個月內的投資報酬率。

如果下個月內,我投資另一檔股票,卻虧損了20%,這代表我下個月的投資報酬率為-20%。

假如此後的一年內,我都不再投資股票了,那麼,整年度計算下來,我的年度報酬率為多少呢?(+20%)+(-20%)=0%嗎?

當然不是啦,因為我們還沒有將投資本金計算進來。

如果元月份,我投資股票10萬元,股價漲20%,我全數賣出,變現回12萬元,那麼,12萬/10萬=120%,我的獲利績效扣除本金為:月報酬率20%。

如果2月份,我拿這12萬元再全數投資另一檔股票,結果股價下跌20%,這代表12萬×(100%-20%)=9.6萬,我所能拿回的本金為9.6萬元,當月投資報酬率稱之為:-20%。

假如3到12月,我整年度都不再碰股票了,那麼,年度折算下來,我的年度投資報酬率為多少呢?

(9.6萬-10萬)/10萬=-4%

一個月正報酬20%,一個月負報酬20%,我們累計下來的一個年度獲利績效為:年報酬率-4%

從剛剛這樣的推論過程,我們可以得知,月報酬、年報酬的計算基礎是不同的,不同的時間標準上,我們所計算出來的報酬率都會不一樣。這除了因為本金基礎不同外,更重要的是,一筆錢在時間過程中的變化,是會因我們所擷取時間的長短,而有所差異的。

談到報酬率,絕對不能忽視背後計算的時間標準。

但問題是,我所見到多數的股票投資人,特別是散戶,似乎對報酬率背後的「時間」刻度,置若罔聞,彷彿根本不存在一般。

因此,有人能夠忍耐著,持股續抱,就為了等待一檔股票解套。所以,100元買入一檔高價股以後,非要等到110元,賺了10%以上才要出場。結果,春去秋回,一檔高價股重回110元時,可能已經三、五年後了,10%的投資報酬率攤平到五年來看,平均年報酬率只有2%而已了,比銀行定存利率還糟糕。

更多的人是追求短期報酬率,將一檔股票的短期報酬率,視為已經落袋的甜美果實,所以,一月賺、二月賺、三月賺、四月賺,累積下無數次的正報酬率,全部在歲末的一場的大股災中,以腰斬、腰斬再腰斬的投資報酬率,將獲利全數回吐回去。

同樣都是投資報酬率,十次的正報酬,加上兩次的負報酬,很可能會造成整年度的負報酬。這就是在使用報酬率時,沒有計算進「時間」標準,混淆了短期的月報酬率與長時期的年報酬率差異,導致連賺了十個月,卻慘賠了一整年。

投資人在使用「報酬率」時,絕對不要忽視其背後的「時間」標準,因為,只有精確認知報酬率的內涵,我們才能恰當的預設投資獲利目標。一個預設月報酬率要10%,與年報酬率要10%的投資人,在股票投資的標的物、策略與方法上,都會有所不同。

假如我預設今年度的股票投資報酬率只要達到10%就好的話,那麼,可能一個月就達成了,那我為何不休息出場呢?

如果我預設月報酬率要10%的話,而一周內我買的股票連漲兩根漲停板,我為何還需要持股續抱到一周以上呢?

預設的報酬率目標,幾乎就決定了我們投資時的策略與方法,但只有精確認知報酬率背後的時間意義者,才有辦法如此完美的預設好一個正確的投資策略,並加以嚴格落實執行。

對多數的散戶投資人來說,我們通常只計算「一次投資」的報酬率,根本不管「一次」背後所花費的投資時間。這就無怪乎散戶喜歡跑來跑去,東買買、西賣賣,忙碌了一整年,股票投資的年報酬率卻是:鴨蛋! 

來源:
udn-地球人-王志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anmin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