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金投資人到8月底為止,有167萬8839人,占台灣總人數7%多,利用定期定額扣繳基金做投資的人口、筆數在8月也都創下紀錄。

一般領死薪水的上班族,很多人有購買基金、或定期定額扣繳基金的經驗。投信投顧公會祕書長蕭碧燕表示,投資基金有個人差異,每個人要有訂做 (Tay-lor-made)概念,基金菜籃族在做投資的時候,應逐一打破一些迷思,才有機會小錢變大錢,滾出多桶金。

蕭碧燕認為,

迷思一:下架的境外基金比較好


金管會規定,在台註冊的境外基金投資香港紅籌股比重只能在10%左右,大陸股票比重為0.4%,去年到今年上半年,陸股及港股大好,很多經官方核准在台灣銷售的亞股新興市場、港股、大中華基金,紛紛因買進中國相關股比率過高而下架。但中國熱難以抵擋,只要基金一傳出要下架,搶著購買的資金暴量湧入,銀行應接不暇。檔檔下架基金狂賣,基金一有下架的「光環」,馬上成為最暢銷的基金。即使是從來沒有買過基金的人,也都趕著去銀行開戶。

買不到的基金真的比較好嗎 蕭碧燕對這點很質疑。她自己現在扣繳的28檔基金中,沒有一檔是下架的,很多業者用「下架」後買不到來訴求賣基金,不見得是對每個受益人好。

迷思二、募爆的境內基金比較好

買基金不是趕流行,趕搭募爆列車,往往會買在高點。在市場低迷時,進場去扣繳定期定額,反可能逢低獲利。

蕭碧燕認為,最近台股相對其他市場表現較弱,未來反彈的空間大,她正摩拳擦掌準備加扣台股基金。

近幾年,很多主題式基金在台灣大賣,不論能源、節能、綠能、金磚、基礎建設、人口趨勢,只要提出一個時髦的投資觀念,就引起台灣投資人共鳴,某些基金甚至一在銀行開賣,半小時內就賣爆。

迷思三:定期定額扣3000元不嫌少!

一個月扣一次也可以!

這是很多基金業者鼓勵投資人開始買基金的口號。蕭碧燕認為,投資基金看相對報酬、絕對獲利金額的原則下,一個月才扣3000元,投資1年,30%報酬,看來很多,但一年獲利加本金也不過4萬6800元,絕對金額真的很少,投資人會覺得贖不贖回好像也沒差;如果3000元,一個月扣三次,一個月就投入9000元,本金加利得,一年就有14萬400元,這筆錢就比較可觀。

增加每月扣款次數、扣款金額,顯然比一個月扣一次,只扣3000元,較有累積效果。

迷思四:基金投資應嚴守傻瓜投資術

「隨便買,不要賣」

蕭碧燕建議,先設定好報酬率,例如30%就要贖回,贖回後,本金加獲利的金額,還是可以繼續扣繳這檔讓你獲利30%的同樣基金。會讓你獲利的基金,千萬不要隨便停扣。

如果一檔基金連續6到8個月內,跌出同類型基金的二分一排行榜外,一旦此情形超過6個月,就該快刀斬亂麻。停止扣繳基金。

迷思五:基金淨值低於10元,都是壞基金;基金一段時間負報酬,就是壞基金

淨值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一檔基金只要打敗同類型基金,而且打敗指標benchmark,就不算壞基金,例如某些業者的日本基金,看似負報酬,但仍贏過日經指數的跌幅,這樣的基金不算壞基金。

蕭碧燕個人就買過淨值3元的基金,後來漲到6元,又回到10元,能夠讓投資人獲利的基金,就不算是壞基金。

基金是要看中長期的績效,大部分基金可能在持有的前六個月,甚至到1年內,淨值及績效表現不好,但只是維持同類型基金的前半段排名內,基金有機會隨著市場反彈,讓投資人獲利。

迷思六:不論資金多寡,投資基金都要股、債資產平均配置?

「資產配置」是富人的權利,一般投資人如果只有十數萬到數十萬元投資基金,或者定期定額扣繳基金,不必將資金分散到債券基金(固定收益)、REITs基金及股票基金。

蕭碧燕認為,一般投資人如果是定期定額扣繳,其實可以集中火力將資金放置積極型的股票基金,不論是全球型、區域型,甚至更勇猛一點的,放一點在大幅成長的新興市場、單一市場基金,股票市場有漲跌周期,最適合做定期定額。

普通老百姓投資的閒錢不多,不像法人,有保本需要,因此一般人建議定期定額不宜做債券基金、REITs基金。真想有固定收益,還不如拿錢去做零存整付。

賭性堅強的人,投資一點在能源、礦業等基金,但能源、礦業基金漲跌一瞬間,如果不是短進短出,或者用餘錢投入,一般投資人最好不用投入過度投機的基金。

來源: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anmin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