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水要當心!兇猛公牛鯊 出沒恆春海域
戲水民眾小心,墾丁海域有兇猛「鯊魚哥」出沒! 車城發現 兩度卡死箱網 台灣西部海域往年極少見到攻擊性鯊魚「公牛白眼鮫(公牛鯊)」,上個月以來卻密集現身在距屏東墾丁約二十公里的車城尖山海域。六月七日先有一頭一百六十七公斤的公牛鯊,因攻擊箱網漁場當場卡死;一星期後又發現了另一頭三百二十六公斤的公牛鯊,同樣死在箱網內。海洋生物專家王凱霆表示,公牛鯊極其兇猛,攻擊力最強,一旦南進墾丁海域,恐對遊客帶來威脅,呼籲民眾提高警覺。 海洋大學鯊魚專家徐華遜博士指出,世界前三大攻擊性鯊魚,分別是公牛白眼鮫、大白鯊及鼬鮫。公牛鯊最大可達約三公尺長、三百多公斤重,生性兇猛,雖在國外有不少傷人紀錄,但台灣海域相當罕見,過去一年頂多出現四、五隻,而且大多在東部海岸出沒。 台灣罕見 世界前三兇猛 王凱霆指出,台灣很少有公牛白眼鮫的現形紀錄,一般都是在東部被漁船誤捕,公牛鯊常在河口和海港附近流連,也會進入淡水海口覓食,世界上多數鯊魚傷人事件都與牠有關,與其他危險的鯊魚品種相比,人們更容易遇上,很多國家都把牠當成海域威脅。 由於這兩次公牛鯊現身海域,距離遊客眾多的南灣海域僅約二十公里左右,現在又值暑假旺季,王凱霆說,台灣不像澳洲、南非等國家的海水浴場具備防鯊經驗(裝設防鯊網、海岸觀察員與預警措施),一旦遇上恐不知如何因應,海域主管機關不可輕忽。 此外,公牛鯊突在西部海域現身,究竟是受全球氣候變遷影響,或者棲地受到威脅,從東岸轉進西岸,亦值得生態學者進一步研究。 漁民阿風六月七日到車城尖山海域觀察箱網養殖時,赫然發現一鯊魚卡死箱網上,捕撈上岸時發現是攻擊性兇猛的公牛鯊,重達一百六十七公斤,由於前所未見,漁民奔走相告,提醒下海時注意安全。 一旦南進 威脅墾丁遊客 接連幾天,阿風陸續又發現箱網遭到破壞,原以為是有人惡作劇,進一步觀察才發現裂口像是生物所撕裂,六月十四日當天,竟然又有一頭三百二十六公斤的公牛鯊卡死在箱網。七月以來,雖未再有鯊魚落網,卻有多位潛水客回報說,曾目擊鯊魚持續出沒,漁民很擔心鯊魚南下威脅遊客安全。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及海洋生物博物館強調,過去四十多年曾有捕獲公牛鯊紀錄,卻都是在外海;墾丁遊憩區的近海地區不曾有過鯊魚傷人的紀錄,也不曾有人目擊鯊魚進入沿岸,民眾不必過度擔心。 不過,墾管處在海域遊憩活動注意及禁止事項中特別提醒民眾:「在海中,若有皮膚受傷出血時,應立即上岸,因為鯊魚對於血腥味特別敏感,可能會遭到攻擊。」以及「遇有鯊魚侵入,應立即上岸。」 墾管處表示,將加派人力特別注意海域狀況,沿海居民及遊客如有發現疑似鯊魚蹤影,請儘快通報墾管處,電話08-8861321。 |
墾丁海域傳鯊蹤 遊客未減
媒體報導,屏東車城鄉海域發現公牛鯊蹤跡,儘管如此,據墾丁海上活動業者今天表示,遊客數並未減少。墾管處也說,經學者評估後,目前還不需設圍鯊網,民眾不用太恐慌。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指出,依墾丁海水深度及濁度來看,公牛鯊出現的頻率不高。
媒體報導,屏東縣車城鄉尖山海域的箱網養殖上個月發生2 起公牛鯊(公牛白眼鮫)卡死在箱網事件。
墾丁南灣水上摩托車發展協會理事長潘家鋒表示,尖山海域離墾丁還有20公里,有一段距離,公牛鯊會出現在尖山海域,可能是到箱網養殖場覓食。恆春海域不是牠們的棲地,而且他在恆春40多年,未聽說此間有人遭鯊魚攻擊的事件。
潘家鋒認為,不用太擔心公牛鯊會出現墾丁海域,水上摩托車都有專業教練陪同,遊客不用太擔心。
從事潛水業的蔡永春表示,他從沒有在恆春聽說過鯊魚咬人事件,而且恆春的水域清澈,海水溫度也較高,公牛鯊出現的可能性不大。且鯊魚不會主動攻擊人,除非有傷口,潛水因為有一定的深度,所以不太可能被鯊魚咬。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助理研究員張至維認為,公牛鯊雖是世界前 3大攻擊性鯊魚之一,但以往每年在台灣海域被發現約4、5隻左右,且都在東部海域。這次在 1個月內就在西部海域發現 2隻,是否氣候或棲地改變造成,不得不注意。
公牛鯊現身墾丁海域 國外咬傷人都與「牠」有關
炎炎夏日如果計劃到墾丁消暑的民眾可要注意了,屏東車城尖山海域自上個月開始,驚傳有漁民兩度捕獲具有攻擊性、俗稱公牛鯊的「公牛白眼鮫」;另外,也有多位潛水客表示曾經目擊鯊魚出沒。
根據了解,最近有漁民在距離墾丁南灣20公里的海域中,發現兩隻分別為167公斤和326公斤的公牛鯊,疑似因攻擊網箱漁場當場被卡死。漁民表示,公牛鯊可以長到3公尺,而且是世界上攻擊性排名前三名的大鯊魚!
海洋生物專家王凱霆表示,公牛鯊很少在台灣出沒,一般都是在東部被漁船誤捕,但世界上多數的鯊魚傷人事件都與「牠」有關,如果真的南進到墾丁附近海域,恐怕會對遊客帶來威脅。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強調,墾丁海域的近海地區不曾有過鯊魚傷人的紀錄,希望民眾不要過度擔心,但為了「以防萬一」,墾管處還是在海域遊憩活動注意及禁止事項中特別提醒民眾:「在海中,若有皮膚受傷出血時,應立即上岸,以免血腥味引來鯊魚攻擊」等標示,呼籲民眾提高警覺。(新聞來源:年代新聞記者古芙仙)
公牛鯊(學名是低鰭真鯊,Carcharhinus leucas),又稱白真鯊或公牛白眼鮫,在非洲及尼加拉瓜分別稱為尚比西鯊及尼加拉瓜鯊,是一種溫暖及沿岸淺水帶常見的鯊魚。公牛鯊最特別的是牠那不能預測(一般都是攻擊性)的行為。
不像其他的海鯊,公牛鯊可以在淡水中活動。牠們可以在河流出沒。因此,牠們差不多都是造成近岸攻擊人類的原兇,包括很多被認為是其他物種造成的個案。[1]但是,公牛鯊並非真正的淡水鯊魚。
公牛鯊的名字是來自牠那敦實的身型、闊平的鼻端及不能預測的攻擊性行為。在印度,公牛鯊一般被稱為孫德爾本斯或恆河鯊,是孟加拉魚咖哩的佳餚。在非洲,牠普遍被稱為尚比西河鯊。牠的廣泛分佈及不同的棲息地令牠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名字,例如尼加拉瓜鯊等。
公牛鯊在溫暖海洋的沿岸地區、河流及湖,淡水或鹹水都很常見。在大西洋,從美國麻薩諸塞州至巴西南部及從摩洛哥至安哥拉都可以見到牠們的蹤影。在印度洋,牠們出沒於南非至肯亞、印度、越南至澳洲。估計有多於500頭公牛鯊在澳洲昆士蘭的布里斯本河及更多的在黃金海岸。在太平洋,牠們生活於下加利福尼亞州至厄瓜多。牠們亦有生活在亞馬遜河的中央,而最遠的紀錄是在密西西比河差不多到達伊利諾州。尼加拉瓜湖、東印度西孟加拉邦及阿薩姆邦並鄰接的孟加拉的恆河及雅魯藏布江,都是牠們出沒的地方。牠們可以生活在任何的水域,包括南非高鹽分的聖露西亞湖。於2005年颶風卡特里娜橫掃美國後,在龐恰特雷恩湖發現大量的公牛鯊。牠們可以到達水深150米的地方,但一般不會深於30米。[3]
學者們最近認為在尼加拉瓜湖的公牛鯊應該是另一物種,因為這個湖沒有出口。有發現指牠們會像鮭魚般跳過急湍。在湖中標識的公牛鯊後來在海中被找到。
公牛鯊的身型很大及堅實。雄性可達2.1米長及90公斤重。雌性則更大,達3.5米長及230公斤重。公牛鯊較其他鯊魚相對的闊,頂部及底部分別呈灰色及白色。第二背鰭較第一背鰭細小。
公牛鯊的食物主要包括魚類、其他鯊魚、鰩目、海豚、龜、鳥類、軟體動物、棘皮動物、甲殼亞門,甚至陸地上的哺乳動物。
公牛鯊獨自出沒獵食。[3]牠們一般在淺水區徘徊。公牛鯊可以表現溫順,但可以突然亢奮。牠們是高度攻擊性的,甚至襲擊澳洲昆士蘭省布里斯本河的賽馬。牠們是極端的區域性,會攻擊其他入侵的生物,包括人類。公牛鯊與大白鯊、虎鯊及白鰭鯊是四種最危險的鯊魚。於1916年,在馬塔旺發生的鯊魚襲擊事件,最初認為大白鯊是原兇(期後引發拍攝電影《大白鯊》),但似乎是由一條或多條公牛鯊所造的。[5].
很多專家都認為公牛鯊是傑克遜港多宗死亡事故的原兇,而大部分這些個案都被認為是大白鯊造成的。在印度,公牛鯊在恆河生活,亦殺死及傷害大量的生命。牠們亦會吃印度人放在河上的死屍。很多這些都誤認為印度露齒鯊是原兇。灰護士鯊亦曾於1960年代及1970年代被誤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