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股創新高時講停損好像有點奇怪,不過就算指數是創新高還是有很多人在停損的,比如說在下小弟我就是其中之一,因為要不要停損其實重點根本不在於價格。常常聽到有人說「停損是違反人性的」,Kinopio自己也是這麼認為,但其實整個股票市場本來就是一個違反人性的遊戲,見紅就追,翻黑就殺,也不是只有停損這個部份而已。也正因為它違反了人性固有的貪婪與恐懼,所以才會造成賠錢的人多,賺錢的人少這個現象。

停損真的不容易嗎? 很多人說因為這個動作表示我否定了我之前買進的決定、表示我承認我做錯了、表示我會讓很多人知道我在大多頭還賠錢,若後來被發現砍在最低點時就更丟臉,但是這些如果跟持續虧損比起來,Kinopio要問大家,停損真的很難嗎?

 

停損的重要性在於保留資金以等待更佳的買點或換股操作,若股票已達到停損的要件而我們仍猶豫不決,當股票不幸繼續下跌時,我們在未來就要找到報酬率更高的標的才能弭平這次所造成的虧損。舉例來說,當一檔股票由100元跌到95元時,如果我們這時候做停損,手上還有95元,等於是虧損5%,而這95元要再回到100元則需要上漲5.26%。如果我們放任股票跌到80元,等於下跌20%,這時總資產要再回到100元就需要25%的漲幅了。

最近在研究一些行為財務學的論文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現象,比如說「人們傾向留著賠錢的股票,而賣出賺錢的股票」、「人們可以承受股票下跌的損失,卻無法承受股票上漲所錯過的獲利」。因為我自己不是很懂這些心態啦,所以覺得這個論點很有趣,後來發現身邊的朋友居然都還留著一堆3X元的2352明基或1XX元的8078華寶之類的股票,一問之下得到的答案都很一致,大多都是「反正不賣就沒有損失啊」或「ㄧ定會再回來的啦」之類的答案,而這些答案很明顯的說明這些投資人對於持有與賣出決策的考量只有成本與價格而不是基本面的變化。

既然停損是為了保留資金來尋找更好的投資機會弭平虧損,那麼什麼時候應該停損呢?我有看過很多種停損的方法,比如說跌破一定百分比,可能是5%或7%就停損 ; 或是跌破重要支撐做停損 ; 也有人是以自己能負擔的絕對金額做停損標準,雖然條件不同,但這些方法都脫離不了一個原則,就是以自己當初買進的成本做為停損參考值。

我相信很多人也是以上述其中一種標準來做為停損的原則,只是這樣的做法很容易讓我們陷入過度交易的陷阱之中。我們就以這幾天的盤勢為例吧,很多股票都是開低盤急殺甚至破底,然後慢慢的拉上去,如果停損標準設定比較嚴格的投資人,這幾天就被巴了好幾次,一些中小型的個股更是常常會出現刻意洗盤清籌碼的現象,而這就是以買進成本做為停損依據的最大盲點。

那麼Kinopio的做法是什麼呢? 很簡單,就是我們當初買進的理由與想法有沒有改變。由於我們是以基本面做個股篩選機制,因此只有當個股的基本面變化影響到該公司的價值,或是該公司的股價已經超過它應有的價值時,我才會執行賣出的動作,不管是停損或停利。以我們過去投資組合的操作為例,3315宣昶也曾經出現過4.5%的虧損,但是因為它的基本面並沒有改變,所以我們繼續持有,最後獲利近20%出場。

而我們唯一停損的3095及成,則是在出現5.3%虧損時出場,最主要的理由還是在於營收不如預期,而現在已經過了兩個禮拜,價格還沒有回到我們的停損價。而我們後來沒有再追蹤3219倚強也是一樣的原因,至於跌破我們的成本多少並不是考量的重點。我們也不會因為6243迅杰從140跌破100就不去買它,因為它的基本面並沒有因為股價跌了30%而有所改變,反而是因為這樣才有便宜貨可以撿。

這樣的思維可以避免掉頻繁交易的問題,但先決條件是我們必須對於個股與產業基本面的變化有充分的瞭解才能判斷公司的價值是否被低估,也就是說我們會不會面臨停損其實是決定於我們一開始買進的理由與看法,而不是之後的價格波動。而為了對於個股與產業有充分的瞭解再做決策,也會訓練我們的決策更有效率也更精確,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投資組合很少超過三檔個股的原因了,我實在很難想像手上有十幾檔分散在各產業個股的投資人要怎麼樣去管理他的投資組合。

下次在決定買進股票之前記得多想想這個決策是否經過充分的思考,我們買進的理由是什麼?我們預期它應有的價值與價格會是什麼?而不是把先進電當成先進光,馮京當馬涼,我相信培養這樣的思維一定可以讓我們免去許多未來可能面臨停損的痛苦決策時刻。 

原文出自: http://blog.pixnet.net/kinopio/post/6540957 (原作者:Kinopi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anmin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