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4/28日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公布三月景氣狀況,景氣燈號連續5個月亮出代表穩定的「綠燈」,分數也與上月持平為27分,但代表未來的景氣領先指標卻已連續七個月呈現下跌,跌幅達5%。經建會官員表示,領先指標連續七個月下跌,這個現象現在就要關切,至於台灣經濟會不會陷入緊縮狀態,官員認為,必須再觀察下個月狀況,才會比較明朗。

 

接著在財經版面看到另一個主題:「巴菲特:美國經濟衰退比預期嚴重」,巴菲特指出,經濟學家通常認定連續兩季國內生產毛額呈現負成長,才算是衰退。不過他認為大家大可把這個模式丟棄。他向訪問的電視台表示,「我認為一般人對衰退的看法,與連續兩季GDP出現負成長,多少有些不同」。他強調,「我們已處在衰退,除非您要嚴格限制在技術定義上,我認為這對於失去工作,或是投資沒有獲得正報酬等的人而言,已經沒有太多意義」。

或許每個人對於經濟數字有不同的解讀,但是不可否認的,這些統計數字都是來自升斗小民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因此,形成這些數字的因素,說穿了就是一般民眾的生活寫照,理論上這些經濟數字就是民眾的生活反射,然而統計這檔事,不外乎要有事先資料的搜集,再透過精密的計算才能把結果呈現出來,基本上在資料蒐集期間與結果呈現之間會有時間差出現,所以,就經濟數據的統計結果來說,並無法據實反應出正在進行中的經濟行為。

不景氣寒冬正迎面而來,再加上物價漲個不停,消費者購買行為模式跟著出現重大改變。根據報導,面對目前什麼都漲的不景氣年代,一般民眾的消費已興起一股縮衣節食的風潮,花錢是愈來愈摳門。或許我們所看到的經濟統計數字還算OK,但是對於日子已經撐不下去的人來說,對於經濟衰退的感覺要比冷冷的統計數字來得強烈,只是這種強烈感覺經濟景氣的衰退何時才會反映到數字上呢?也許三個月、也許半年,但是當統計數字明確反映經濟現況時,一般民眾恐怕早已經哀鴻遍野了。因此,當我們在看待一個政府公佈的數字時,若想弄明白這個數字的真實度,不需要有高深的學術術養或學問,只要從自己日子過得好不好就能得知。

就以政府單位最常掛在嘴邊的經濟成長率來說,這個用於表現一個國家經濟好壞的重要指標,究竟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如果不是財經相關背景的人,恐怕一時之間還是弄不清楚這個經濟數字,在去年民眾就有此疑問,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為何政府還說經濟沒問題呢?如果民眾知道經濟成長率的構成項目,相信這類問題就會比較容易理解。

經濟成長率的構成項目是:民間消費+政府消費+固定投資+存貨變動+商品及勞務輸出-商品及勞務輸入。用比較通俗的說法來表現,經濟成長率就是一個國家人民的消費+民間投資+公共工程支出+出口所得-進口支出所得到的統計結果,所以,只要一個國家人民增加消費、民間增加投資、政府增加公共支出,或者淨出口增加,都有助於經濟成長率。所以去年第四季開始央行為促進出口,讓新台幣硬是同步美元貶值,另最近南韓刺激出口應是讓韓圜兌美元貶值的動作,應該都跟要讓經濟成長率表現得更好有關。

去年底國人會有經濟成長不若統計數字好的質疑,有很大原因是來自於油價的問題。因為,民眾的吃喝、玩樂、工廠的開工、政府機構的辦公,都需要消耗煤炭、水、電、油或瓦斯等能源,而去年底油價凍漲及上個月的反油價凍漲,支持方與反對方所持的理由都對,油價漲了,會引發萬物皆要漲的通膨恐慌;油價凍漲,無疑是掩蓋已病入膏肓的物價問題。雖然目前尚沒有一個公式可以精確的計算出每增加一個單位的經濟成長率,需要增加多少單位的能源消費。因此,今後在引用經濟指標的統計資料作為投資參考之前,最好多加考量這些數字所代表的意義,以免自誤誤人?

來源:
udn馴錢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ianmin2 的頭像
    jianmin2

    閒人站 (收集好文章,分享全世界! )

    jianmin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