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平素不苟言笑,缺乏幽默感,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評價蔣介石“古板,極其乏味”。抗戰爆發後,蔣介石心情更是很沉重,據蔣介石侍從室的人回憶說,很少見到“老頭子一笑”。然而,抗戰初期胡適的一首白話詩,硬是把蔣介石逗笑了。
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日本法西斯繼“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之後,在1935年又製造了華北危機,大批日軍入關,威脅平津。蔣介石為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派遣大親日派何應欽與日方梅津美治郎簽訂《何梅協定》,在部分滿足日本要求的情況下,保證“取締全國一切反日團體及活動”。日本法西斯得寸進尺,還大肆收買漢奸,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策劃“華北五省自治運動”,史稱“華北事變”。“華北事變”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標誌,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
這年12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北平學生走上街頭,提出抗日要求,“一二九”運動爆發了。一年後,又發生了震驚全國的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了。在這樣的背景下,蔣介石政府也開始了積極抗戰以御外侮。
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蔣介石和汪精衛聯名邀請全國各界名流學者到江西廬山開談話會,徵詢大家對國事的看法。7月11日,談話會召開,出席廬山會議的社會名流不在少數,蔣介石的侍從室在安排談話會的位次時,頗費了一番腦筋,最後決定把同姓的人安排坐在一起。當時出席廬山談話會的有4位胡姓的學者名流,他們是胡適、胡安定、胡次威、胡健中。而胡健中的座位剛好緊挨在胡適的右手。
談話會開始後,胡適接在蔣介石,汪精衛講話之後,慷慨激昂地說了一通。時任《東南日報》社社長的胡健中聽後,感受頗深,當即在席上寫了一首詩贈給胡適。詩云:“溽暑匡盧勝會開,八方名士溯江來。吾家博士真豪健,慷慨陳辭又一回。”
胡適看了,隨手塗了一首白話詩回贈。詩云:“那有貓兒不叫春,那有蟬兒不鳴夏,那有蛤蟆不夜鳴,那有先生不說話。”
“那有先生不說話”之語,分明是對“慷慨陳辭又一回”的委屈辯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