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網路流傳一種音樂,據說聽了不僅讓人有興奮、虛幻的感覺,還會像毒品一樣讓人上癮,不少青少年沉溺於這些音樂以達忘我境界。這種被稱為「數位毒品」(digital drug)的音樂,勢成家長的新噩夢。

這種音頻毒品,英文名稱叫I-Doser,又稱「聽的MP3毒品」,目前正透過網路迅速傳播,號稱依不同頻率,能提供體驗吸食古柯鹼、海洛因、搖頭丸和大麻等毒品的感覺,但目前無法可管。美國不少年輕人坐在幽暗房間,戴上立體耳機,收聽重複、無抑揚頓挫、沒有主旋律的曲目,從而達到幻覺或精神分裂狀態。美國奧克拉荷馬州麻醉劑暨危險藥品局對此已發出警訊,擔心年輕人可能會因這些音樂的引誘,進而接觸到真正的毒品。

販售這種音樂的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業者將產品稱為「雙聲節拍腦波藥劑」,有的還聲稱這些音樂有助戒菸、減輕痛楚。

許多網友認為是一場唬人鬧劇,不過一些上傳到YouTube的I-Doser音樂,吸引超過五十萬人次點閱,還有人上傳親身體驗影片,其中可看到一名女孩精神錯亂、一名青少年劇烈顫抖,還有一名男童出現痛苦反應。聆聽者用布蒙上雙眼,聲稱這樣可加強音樂「藥效」。

I-Doser音樂有的聽起來就像重複的船笛聲,有的則像快旋律拉鋸聲噪音。儘管愛好者振振有辭,但據專家說法,這種音樂其實源自一種稱為「雙聲節拍」(binaural beats)的古老音樂療癒法。

效果如吸毒? 專家駁斥 一八三九年,德國物理學家多費(Heinrich Wilhelm Dove)發現,兩耳同時聽到頻率稍微不同的音波,會讓聆聽者覺得自己聽到一個快節拍,他將此現象稱為「雙聲節拍」。雙聲節拍療法後來臨床上應用在研究聽覺及睡眠循環、誘發各種腦電波狀態,並用來治療焦慮。但奧勒崗衛生科學大學的神經學系助理教授瓦貝斬釘截鐵地指出,根據她的實驗發現,雙聲節拍絕不可能引發如同吸毒的感覺。

 

免費提供聽的“MP3毒品”的I網站自本月14日開設以來,在短短6天時間里登載了150多條使用後記,每條的瀏覽次數高達100至1000多次。但是,網站根本沒有介紹是誰、如何開發以及是否經過醫學驗証等問題。

  ◆效果一般

  據網站介紹,該藥的原理是,刺激腦電波中使內心平靜的α波長(7~13Hz)以及有緊張、興奮效果的β波長(14~30Hz)等,從而引發心理變化。該網站主張說,這和能刺激腦電波、提高注意力,一度備受歡迎的可提高成績的機器原理相同。

  但是,專家表示:“這一主張雖然像模像樣,但可信度很低。”延世醫療院精神科教授南宮錡表示:“單方面從外部受到特定刺激時腦電波會改變的主張完全沒有醫學根據。”建國大學醫學院神經精神科教授夏智賢斬釘截鐵地說:“完全是安慰劑(placebo)效應。”越是容易輕信別人的話而且敏感的人,越容易自我催眠。網站上寫道:“藥效持續的時間只是毒品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因此沒有中毒的危險。”但專家對此表示:“這根本沒有經過科學驗証。”

  ◆能否處罰?

  這種“聽的毒品”從去年開始在義大利等海外網站上流行起來。據說是該藥出處的海外I英文網站宣傳稱:“一家值得相信的公司開發了這個藥,多數經過了專家的臨床試驗,是值得信賴的產品。”藥價為每個文件3至56美元。

  但是,該網站沒有公開開發該藥的公司名稱和臨床試驗結果等資料。可以說,完全是“真相不明”。警方主張說,無法加以制裁。警察廳網絡恐怖應對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不是毒品,也不是淫穢物,很難認為其觸犯了現行法律。”

  保健福利家庭部精神健康增進科科長柳志馨表示:“如果根據《國民健康增進法》認定其為沒有得到醫學驗証的誇張廣告,就可以加以制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anmin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