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這個專欄裡,我介紹了一些股市專有術語,那些術語都是我認為對於選取股票標的好用的、重要的指標。這些術語的涵義都已經說明清楚,但其目的無非是真正應用到股市裡,幫助大家選到好股票乃至於獲利。 在未來專欄裡,我將告訴大家如何實際操作,在1,000多檔股票,上百種不同產業的股海裡,也能靠自己研究找到好標的。
這一次要談的,就是我稱為的「專家管理法」。雖然散戶沒有法人有研究團隊作後盾,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利用他們幫助我們做功課。
資訊取得雖有時間落差 但影響不大
由於一般投資人不太可能逐一發掘各個產業的變化,但是國、內外大券商與外資,定期、不定期都會發表公司對未來趨勢的看法,當然我們取得這個訊息的時間會有些落後,不過針對的是趨勢的看法,時間略有落差影響不大,至於如何開始利用這個選股方法,大致上可以歸納為個主要步驟:
〈步驟1〉多方蒐集既有現成的資料
通常在年底的時候,投信、證券商、外資等機構都會對下一個年度的展望發表有系統的看法,此時正是我們蒐集資料最好的時候。
因為外資服務的客戶屬性,比較傾向法人或忠實戶,所以報告內容通常會涉及全球趨勢的角度分析。這對於大趨勢的研判,比較能夠提供宏觀的看法,尤其是國際資金的流向、配置,是外資研究單位的優勢、強項。但若是產業、個別公司等,還是以本土券商因地緣關係具備資訊上的優勢。因此外資與本土券商的報告都要廣為蒐集。
〈步驟2〉分析及彙總報告並提出結論
當蒐集到眾多報告後,切記一定要做好分類的工作,總經歸總經、產業歸產業,特別是關於總體經濟與資金配置建議的看法或者年度重要事件應該一一列出,比如在2004年底,幾乎所有報告都會提到MSCI台股投資限制因子由0.5調高至0.75,預計將帶來1,500億~2,000億元資金,當然2005年的投資趨勢之ㄧ「摩根概念股」必然上榜,至於有些獨樹一格的看法,如果無法進一步研判,建議就擱置在旁邊,不列入投資考量,以大多數機構認同的看法作為採納的結論。
回顧我在2004年底所蒐集的筆記,對於2005年投資趨勢的展望,這些資料中便指出有3大方向,分別是高股利、權值股及成長股,雖然這並不能涵蓋2005年全部的行情趨勢,但事後分析,這3類股價確實有相當不錯的表現,就連睽違已久的除權行情,在2005年也是表現得相當出色,而權值股中的龍頭晶圓雙雄(台積電、聯電)與面板兩虎(友達、奇美),也是外資大幅度買進的標的。
〈步驟3〉根據結論方向蒐集相關研究報告
從上面的結論可以做成第一次篩選工作,然後進一步蒐集相關報告,比如當高股利是投資重點時,就可以去蒐集各家公司前幾年股息配發情形,然後推估今年約配發多少股息?扣抵率多少?何時股東會?何時除權等,一般而言,各家券商都會提供這些基本資料,取得不難。
彙整各家券商資料 3件事要注意
另外各家券商都會發表新年度看好的產業,我們在蒐集資料的時候有3件事要注意:
1. 被提出來的產業屬於過去不曾被討論過,並且不只一家提出,那一定要好好研究,這樣的產業一旦真的成為主流,延續的時間會較長,並且漲幅也較大,同時也會兼具籌碼的優勢。
比如針對2008年來說,至少有兩個趨勢隱然若現,ㄧ個是觸控面板產業,另一個是Min PC﹙如華碩的EeePC、廣達的OLPC﹚,前者提供鍵盤以外另一個輸入裝置的選擇,後者雖然以價格作為訴求,但是精緻的設計已經有效打動消費者的心,成為網路購物上的熱門商品。
2. 之前曾被提過,但再度被大部分券商提到的產業,可列為第2個選擇的重點,比如大家都看好2008年大陸奧運的需求,還有能源價格居高不下等議題,所以中概內需與節能概念的股票,恐怕很難不放在投資組合之中,不過這兩個族群股價強勢的表現,已經延續相當一段時間了,所以在投資的時候就必須有風險意識。
3. 對於零星個別券商單獨看好的產業,除非你有特殊管道可以追蹤,否則應該放棄。
當蒐集完各家券商的分析後,最好將結論作成表,一方面可以加深印象,另外可以根據分析出的結論排出先後順序,接著去蒐集相關報告,尤其符合趨勢下個別公司的報告。現在已經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對於資訊我們要有所取捨,並有輕重之分,如果全盤接受,會造成資訊過量,反而亂了自己投資步調。
黃嘉斌的2008年筆記
隨時更新資料 確認趨勢是否與預估一致
透過蒐集、然後分析證券研究機構所發表的趨勢看法,可以節省很多的精神,但是取得的資訊,除了在時效性上會有落差,其次資訊的本身,往往是二手甚至三手的資料,所以有幾件事的輔助很重要:
1. 在確認未來產業選擇方向後,就要隨時注意相關報導,並且不斷更新資料。
2. 更新資料的過程,檢視趨勢發展的方向是否和預估的一致,需不需要修正。
3. 特別注意原來提出看好的券商,看法是否有改變,比如方向正確但是股價已經過度反映等。
還有最後一點要特別記住,如果產業出現與原先發展方向不一樣的現象,那麼就算賺錢,也應該盡快出清手中持股,我知道很多人在這種情形下,都會捨不得出脫,但沒有做出這樣決策的人,最後的結局通常是大賠出場。
來源:Smart智富月刊-黃嘉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