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毒品網上流傳

聽一段音頻,會產生和吸毒一樣的致幻效果﹔聽一段音頻,可以減輕煩惱,不再焦慮﹔聽一段音頻……,最近流傳於網上的“音頻毒品”因為傳說中的種種神奇效果而被網友熱切關注,推廣這種“I-DoserMP3”音頻文件的韓國網站也成為熱門網站。

  這是怎麼樣的一種音頻文件?這種音頻真如“毒品”那樣可怕嗎?記者在走訪心理學專家、音樂理論專家后為您打開I-DoserMP3的神秘面紗……

  “音頻毒品”流
網絡,嘗“聽”者各言其事

  今年年初,一種名為“音頻毒品”的音頻文件流行於網絡,類似於噪音效果的音頻文件被推廣網站稱有催眠、抗抑郁、興奮等效果,並被冠以“毒品”的噱頭,一時間受到學生和年輕白領的追捧,這“音頻毒品”究竟是怎樣一種文件?

  記者查詢到推廣“音頻毒品”的韓國網站,網站上共推出73種叫做I-DoserMP3的文件,並細分為消除抑郁情緒、消除不安情緒、類似毒品、鎮靜劑等10大類別。類似毒品的類別共有28個文件,提供可以體驗吸入可卡因、海洛因和大麻等毒品后的感覺。點擊相應文件,就能傳出可以使人出現類似吸毒幻覺的音頻頻率。

  出於好奇,有不少網友對這種“新奇”的“音樂”非常感興趣,網友“一瓣香”告訴記者,完整的I-Doser共分為10項(73種),儲存在電腦中佔硬盤空間超過3G。除了有抗抑郁劑、鎮靜劑、止痛藥、興奮劑、安眠藥的效果外,還能產生與飲酒和服用毒品等相同的效果。她身邊有幾個對“音頻毒品”感興趣的朋友都在搜集這些文件。

  據這家網站的發言人稱,這些“音頻毒品”都是經過數十次臨床試驗的產品,很安全,這些音頻通過調節腦電波,可以出現等同於吸毒后的狀態,但是時間隻有吸毒所持續的十分之一,因此不會中毒。

  資料顯示,腦電波指的是一些自發的有節律的神經電活動,其頻率變動范圍在每秒1-30次之間,可劃分為四個波段,即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在人心情愉悅或靜思冥想時,一直興奮的β波、δ波或θ波此刻弱了下來,α波相對來說得到了強化,因為這種波形最接近右腦的腦電
生物節律,於是人的靈感狀態就出現了。

  據介紹,腦電波的節律來源於丘腦,科學家曾將
動物大腦皮層與丘腦的聯系切斷,腦電波的節律消失,而丘腦的電節律活動仍然保持著。如果用8-13Hz的電脈沖刺激丘腦,在大腦皮層可出現類似α節律的腦電波。因此,有專家稱通過音頻達到與腦電波的共振而出現愉悅、傷感或者亢奮的神經情緒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那麼,這種“音頻毒品”真的能有這樣“神奇”的效果嗎?

  噱頭還是事實?光怪陸離的網上新事物

  記者將隨機下載的幾種“音頻毒品”文件試聽了一下,每種文件打開聽上去基本是不同的嘈雜聲,有類似於“嗡嗡嗡”的聲音,也有象尖銳哨聲一樣刺耳的聲音,還有漸強漸弱的金屬撞擊聲,有些象除草機的聲音,有些象電視機“雪花台”的聲音。音頻的時間也不一樣,有些音頻有10分鐘,有些長達半個多小時。

  隨后,記者將音頻播放給並不了解音頻內容的身邊朋友試聽,多數人覺得這些音頻文件只是一些噪聲和雜亂的聲音,沒有絲毫的旋律可言,還有人覺得聽上去象無意中錄下的機器聲音,幾乎所有聽過音頻的人一致認為這樣的“噪聲”聽一會有焦慮不安的感覺而不願再聽﹔也有很少一部分人會覺得聽上去沒什麼感覺,聽不聽無所謂。

  但是依然有聽了“音頻毒品”以后產生“別樣”感覺的人士。從今年4月份接觸“音頻毒品”的陳濱告訴記者,她接觸“音頻毒品”也是朋友推薦給她的,剛開始聽和大多數人的反應一樣,刺耳又難聽,但是多聽幾次發現還真能起到一些調劑的作用。陳濱說:“我一般聽的是興奮、快樂和安眠這幾種,記得最明顯的一次就是聽興奮的那一段,以前聽沒什麼明顯感覺,這次忽然覺得背上一陣麻酥酥的感覺一直傳遞到大腦裡,然后心情就變的很開朗,情緒也比較激昂,非常奇怪的感覺。不過並不是每次都有這樣的感覺,那次遭遇奇特一點,此后也沒有太明顯的感受。只是有時候聽聽安眠的類別會真有安神作用。”

  同樣對“音頻毒品”持肯定態度的大學生王彤覺得沒必要對這樣一個有“毒品”稱謂的音頻文件大驚小怪,“就是叫了個‘音頻毒品’,誰心裡都清楚這不是毒品,也不會太多影響生活吧?我偶爾聽聽是因為覺得有些聲音確實可以放鬆神經,和聽音樂聽歌曲差不多,不是有很多人還喜歡聽雨滴的聲音嗎?”

  隨著網絡的進步和發展,與網絡有關的各種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從網游魔獸
家花上萬元買裝備、買點卡到開心網玩家半夜定鬧鈴收菜、偷菜,網絡新生事物越來越多的進入公眾視野,也擾亂了人們的視線,究竟該怎麼面對這些網絡新玩意?

  揭開“毒品”神秘面紗

  當聽到這些忽強忽弱、仿佛是要穿透耳骨膜的“音頻毒品”時,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作曲理論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賽音不禁皺了皺眉頭:“嚴格的說,這種音頻隻能稱為單音,基本是一個音,不能叫樂音,更不能稱之為音樂。既然不是音樂,我很難想象能夠帶給人愉悅、健康的感受。”

  賽音教授分析說:“我們現在常聽的一些比較好的音樂多數為1600年到1900年這三百年間的古典音樂,這一歷史時期集中囊括了人類最優秀的音樂作品,都是能夠經歷時間洗禮的旋律,這些音樂讓人沉思、回憶、快樂、安靜,他們是真正可以起到調劑身心的作用。而現在聽到的這個‘音頻毒品’更象是一些素材,就是在作曲或者編曲的時候用來點綴樂曲的一個‘配飾’,如果要作為主音來聽,我覺得用處不大也沒有什麼意義。”

  甘肅省青少年心理培訓中心副主任、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廖軍認為所謂“音頻毒品”只是一個噱頭,更多的是心理暗示的成分,建議不宜多聽,以避免激發負面情緒。

  廖軍娓娓道來的專業分析逐漸揭開了“音頻毒品”的神秘面紗:“心理學上一個常用的提法叫心理暗示,就是指在無抵抗條件下,向被暗示者提供信息,以使他的認知、情感和行為,按特定的方式活動,暗示可以極大地誘發人的潛能。這種音頻文件網站首先做的事就是以‘毒品’作為心理暗示,使接觸者感應到這一信息,在心中默認這一信息,難免會有人產生潛意識。其次,我們沒有嚴格分析過這些‘音頻毒品’,是不是也有部分音頻的波段頻率會與腦電波產生共振而激發一些情緒、幻想等。現代心理學在分析人體大腦結構時的確發現人類情緒、心理會受到大腦皮層放電的影響。要准確定義‘音頻毒品’對聽者究竟有益還是有害還需要做一些統計學樣本,科學的進行分析。”

  當談到如今變幻不窮的網絡新事物時,廖軍認為:“象‘音頻毒品’這些沒有經過嚴格科學定義、臨床測試的音頻文件,我個人的建議還是不要多聽的好,以免接受不良的心理暗示產生負面情緒。而象一些比較大眾化的網絡游戲、網絡消遣倒不用太過危言聳聽,隻要是成年人,可以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不影響工作生活就可以。反倒是對於青少年上網接觸新事物我們要格外嚴格,避免影響到孩子的心理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anmin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